清除病變牙髓填封根管後 戴牙套保護

【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、陳敬哲/台北報導2015年6月12日】 

牙髓所在的位置就是根管,清除病變的牙髓並填封根管就是根管治療。蛀牙初期如未發現或輕忽,等到蛀得較嚴重,就必須進行根管治療。

北市聯醫牙醫師林慧娟指出,有些患者等到牙痛才就醫,部分嚴重到需抽神經做根管治療,不少蛀牙多的孩童喜歡吃糖果餅乾及含糖飲料,平常也不愛刷牙。

預防牙痛還是要重視牙齒的清潔,三餐飯後刷牙、吃完東西三分鐘內刷牙、每次刷牙至少三分鐘以上,才能有效減少牙菌斑堆積,以免蛀牙或缺牙。

齲齒常引起牙痛,然而早期多無嚴重疼痛感,只是當食物刺激或塞入而感牙痛,刺激去除後疼痛多可停止,到了後期則會有較嚴重的疼痛感。急性牙髓炎也可以引起牙痛,表現為牙齒陣發性疼痛,遇冷、熱刺激時疼痛加重。

牙周病也常引起牙痛,患者多有牙齒持續疼痛,伴牙齦紅腫、嚴重時出血有膿,甚至牙齒鬆動,牙齦萎縮。此外若患者牙齒表有磨損,或牙齦萎縮,則遇冷熱、酸甜等刺激時也會疼痛不已。

牙痛是口腔疾病中最常見的症狀,如蛀牙、牙周病等都會引起疼痛,另外有些患者因為蛀牙及嚴重牙痛而做根管治療,但後來沒戴牙套,一旦咬到硬一點的食物,牙齒掉下碎片,有些人不注意咬到硬物後,牙齒斷裂。

牙齒咀嚼是消化的第一步驟,狀態良好能減少腸胃負擔,營養吸收效率就能提升,但口腔因缺乏清潔孳生細菌,導致牙齒損害受傷,若未能趁早就醫,細菌很可能入侵牙尖感染神經,須抽除神經才能確保傷害不會繼續擴大,如果沒有好好保護剩餘牙齒,有可能讓牙齒碎裂必須完全去除。

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醫師黃茂栓表示,牙齒由外而內可分為3層,分別為琺瑯質、象牙質、與牙髓,琺瑯質最硬,最能夠抵擋外界刺激,但隨著時間拉長,牙齒損傷從琺瑯質擴及牙髓,細菌可能藉著破洞感染牙齒神經,引起紅、腫、疼痛,若確定不可回復,醫生可能會建議民眾抽除神經,避免傷害擴大。

牙醫師會利用專門工具,將牙齒神經去除,以免細菌持續傷害,但神經抽除所留下的牙根空隙,必須馬上除菌與填補,以免細菌再次入侵,直接跑到血管引起其他部位感染;另外,牙齒受傷外層部位,可以利用銀粉或樹脂填補,盡量讓牙齒恢復原狀,但有時會因留存牙齒太過脆弱,必須使用牙套保護。

黃茂栓補充,如果牙齒從琺瑯質、象牙質、傷害到牙髓質,牙齒損害已經相當深層,牙醫師要鑽的孔洞也必要大,就算藉由銀粉或樹脂填補,實質牙齒已經相當薄,加上抽除神經牙齒會較為脆弱,無法承擔過大咬合壓力,一不小心很可能引發斷裂導致缺牙,因此牙醫師會視情況幫患者配戴牙套保護牙齒。